九九精品视频一区在线,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丝袜,欧美日韩超级大在线播放

 
歡迎光臨專業建筑防火風管、防火包裹、混凝土添加劑、抗震支架、成品支架設計、生產、安裝廠家-浙江優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減隔震疑問解答
來源: | 作者:優嘉抗震支架 | 發布時間: 2022-07-11 | 1918 次瀏覽 | 分享到:
建筑隔震技術是在建筑基礎和主體結構之間采用隔震裝置進行連接固定,一旦地震發生時建筑基礎部分向上傳導的地震波能力會被隔震裝置阻隔在建筑主體結構之外,從而減少了地震波對于建筑主體結構的影響

----隔震技術問題----


1、《隔標》4.6.3條“隔震支座的壓應力和徐變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隔震支座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豎向壓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表4.6.3的規定。”此“重力荷載代表值”中恒荷載與活荷載分項系數如何取值?

此規定中同時提到“重力荷載代表值”與“豎向壓應力設計值”兩個專業術語,引起了概念上的歧義,對此問題規范編制專家的解釋也不完全一致,在規范組做出正式答復之前,重力荷載代表值暫按1.0恒+0.5活取用。


2、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拉應力計算時,豎向地震作用所產生的拉應力,如何計算?

按《隔標》條文說明6.2.1條確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拉應力驗算公式,其中豎向地震作用可采用下列三種方法中的一種:

(1)采用等效靜力方法計算,即豎向地震作用按照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參考《隔標》4.3.7計算,即豎向地震作用按照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比例分配計算公式,以8度(0.2g)為例:

(2)采用單向地震動輸入時程分析方法計算,即將地震動施加在豎向上進行時程分析,得到豎向地震所產生的最大拉應力。豎向輸入采用的地震動和水平向輸入的地震動應為同一條地震動,豎向輸入地震動加速度峰值為水平向罕遇地震下輸入加速度峰值的65%,注意此豎向地震作用產生的拉應力應與同一條地震波水平地震作用產生的最大拉應力進行組合。

(3)采用三向地震動輸入時程分析方法計算,輸入的三向地震動必須為同一套地震動,即同時、同地點記錄的三個方向的地震動。三個方向地震動加速度峰值為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峰值,其比例關系為主方向:次方向:豎向=1:0.85:0.65。按照該方法計算得到的拉應力最大值即為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拉應力,此時不需要與水平地震作用產生的拉應力組合,但需要與恒載工況下的壓應力進行組合。


3、當按《隔標》采用整體設計法時,是否控制結構扭轉周期比?

 應合理布置隔震支座,控制隔震層的扭轉效應。但對于扭轉周期比可按現行規范標準執行,多層建筑不控制扭轉周期比,高層建筑控制扭轉周期比。


4、《隔標》中的“隔震層支墩、支柱及相連構件”具體包括哪些?

 “隔震層支墩、支柱及相連構件”包含與上支墩相連的隔震層主梁、上支墩、下支墩,不包括底層框架柱。


5、《隔標》整體分析設計中,隔震后結構的周期折減系數如何取值?

 周期折減系數可取1。


6、按《隔標》設計的層間隔震結構,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彈塑性驗算時,地下室需要建入模型一起計算嗎?

 根據嵌固位置確定,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彈塑性驗算的結構只需取嵌固以上的部分。


7、《隔標》中不等高錯層隔震方案的相鄰層間位移角如何計算?

 θ=(隔震1的上支墩梁板層位移U1-隔震2的上支墩梁板層位移U2)/兩層相對高差h,如圖1所示。

圖1 不等高錯層隔震的相鄰層間位移角示意


8、《隔標》中第4.6.1條規定的“罕遇地震下最大支座位移對應的恢復力不宜小于隔震層屈服力與摩阻力之和的1.2倍”中的恢復力如何計算?

恢復力采用隔震支座最大支座位移對應的出力。


9、大震彈塑性分析時,由于隔震結構大變形集中在隔震層的特點,是否同時考慮P-delta效應?

 需要考慮P-delta進行隔震結構大震彈塑性時程分析。


10、按《隔標》進行整體分析時,對不同軟件模型的復核時,是否需要同時對比前3階周期、質量、樓層剪力三項主要內容?

 因結構設計軟件(如PKPM)與有限元分析軟件(如ETABS)的隔震支座剛度模擬方式不同,造成兩者周期和層剪力不可能相同,因此不要求進行周期和樓層剪力校核,建議可采用不帶隔震支座的上部模型進行周期和樓層剪力對比。


11、采用《隔標》整體分析進行大震彈塑性變形驗算時,是否可以采用3條地震波?

 可以采用3條地震波,此時按規范要求取包絡值。


12、既有建筑采用隔震技術進行加固,是否需要進行中震設計?

 采用隔震加固的既有建筑設計不同于采用《隔標》整體分析的新建工程,具體按《云南省既有房屋建筑抗震鑒定技術導則》的相關規定計算其水平及豎向地震作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載力設計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驗算可選用分部或整體設計法。


13、《技術要點》第8.2.4條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扭轉位移比應不大于5%”,該條文是規定的平均值滿足5%還是每條波滿足5%?是只對0度、90度地震作用,還是包括45度、135度在內的各不利角度都滿足5%?

 當取三條時程曲線進行分析時,每條波均應滿足5%的要求;當取七條時程曲線進行分析時,平均值滿足5%的要求。各個不利角度作用下均應滿足5%的要求。


----減震技術問題----


1、 “兩區八類”的減震建筑進行設防地震作用下的層間位移角控制時,是否可取用時程分析法計算的層間位移角?

可取用時程分析法計算的層間位移角。


2、關于減震建筑的地震波選取,《云南省建筑消能減震設計與審查技術導則》(簡稱《減震導則》)、《云南省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要點(試行)》(簡稱《技術要點》)、《建筑消能減震應用技術規程》(DBJ53/T-125-2021)(簡稱《減震規程》)對“周期折減系數”與“底部剪力對比”的要求不同,具體如何執行?

 關于減震建筑的地震波選取要求統一如下:可將不考慮周期折減的時程法計算的結構底部剪力與考慮周期折減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的底部剪力進行對比,此時每條時程曲線計算所得底部剪力不應小于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65%,多條時程曲線計算主體結構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應小于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80%,計算結果取時程法和振型分解反應譜法的較大值。


3、使用SAP2000/ETABS等軟件進行快速非線性FNA中震計算時,Ritz向量模態工況中是否需加入link向量?

    需要加入link向量進行計算,并采用足夠的振型數量。必要時也可采用直接積分法進行計算。


4、《減震規程》5.3.7條中鋼筋超強系數,是否適用于抗剪設計?

 正截面設計時可考慮鋼筋的超強系數1.25,抗剪設計時則不考慮超強系數。


5、關于《減震規程》公式5.3.7-1,是否所有情況下均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在相關規范規定的需要進行豎向地震作用計算的情況下考慮,并非所有建筑均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6、隔震建筑確定抗震等級時的房屋高度如何取用?

 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局部修訂稿(簡稱《抗規》)或《山地建筑結構設計標準》(JGJ/T472-2020)中規定的建筑高度確定結構抗震等級。